藏紙,作為藏族文化的重要載體,承載著藏族人民文明發(fā)展的歷史進程。它包羅萬象,涉及到文化、藝術(shù)、宗教和哲學等多個領(lǐng)域,展現(xiàn)了藏族人民的智慧與才華。這種特殊的紙張,不僅在書寫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,更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在歷史上,藏紙被廣泛用于書寫公文、抄寫佛教經(jīng)書、制作各種文獻古籍。此外,藏紙還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,包括印制鈔票、制作燈籠、制作風箏等,成為社會文化形態(tài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在西藏,藏紙曾被用于印制鈔票,成為經(jīng)濟流通的重要媒介。1912年藏歷十五繞迥四十六年,西藏地方成立地方銀行。1913年,開始用木刻印模,手工印刷5種單色不同面額的紙幣。這些紙幣由于是單色鈔,易于仿制,曾多次發(fā)現(xiàn)印度和尼泊爾境內(nèi)印制的假鈔。于是為防偽造,成立了專門的鑒別機構(gòu)“艾巴云丹”,并由專職人員手工填寫鈔票號碼和加蓋造幣廠黑印,確保了鈔票的真實性。這種手工填寫藏鈔號碼的方法持續(xù)至1959年。
除了鈔票印制,藏紙在生活中還有其他許多用途。色儀紙便是用途之一。這是一種用金粉將生者、死者的姓名書寫在紙張上,在神燈上焚毀祈禱祝福的名簽。祈求生者幸福好運,死者好托生。此紙多為紅色紙。同時,藏紙也被用作瑪尼紙,瑪尼是佛教經(jīng)咒六字真言“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”的簡稱,也就是阿彌陀佛之意?,斈峒埵菍⒎鸾塘终嫜杂∷⒃诩埳希砬髞砟觑L調(diào)雨順、保佑人們的生活吉祥如意。
此外,藏紙還被用于制作燈籠和風箏。燈籠由四張藏紙縫制而成,表面繪制著具有西藏地域風情的圖案,如藏戲臉譜、八瑞吉祥、瑪尼堆等。而藏紙風箏則具有獨特的造型和寓意,常見的有龍、鳳、蓮花等圖案。這些風箏在飛行時會發(fā)出響亮的哨音,不僅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,還寓意著吉祥、祝福和美好。
隨著時代的進步,藏紙在保持其傳統(tǒng)工藝的同時,也在不斷推陳出新。為了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,研發(fā)出了獸皮紙、樹皮紙、錦緞紙等多種新品種。此外,還推出了唐卡畫紙、筆記本、卷紙、畫紙、包裝紙等上百種新產(chǎn)品,極大地豐富了藏紙的應(yīng)用領(lǐng)域。這些新品種的出現(xiàn),不僅讓藏紙走進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,還賦予了許多新產(chǎn)品的收藏價值。
【參考文獻資料】
1、《藏紙文化初探》孫麗芹、桑旦扎西,《西藏科技》,2009
2、《藏紙與藏文化的互動》肖靜,《中國民族博覽》,2015
3、《藏紙:一朵記載文明的奇葩》,西藏日報